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
其他功能
联系我们
地理位置
所长信箱
网站地图
留言板
通知公告
学术报告
现在位置:首页>其他功能>学术报告
7月28日学术报告预告
2015-07-23 | 【】【打印】【关闭】                

报告时间:7月28日(星期二) 14:40 - 17:40
报告地点:理化楼三楼多功能厅

报告一 

  可控细胞粘附界面 

  王树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 

  

 
王树涛,男,1978年出生于山东博兴,博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主要从事仿生多尺度粘附可控界面材料的研究,如抗粘附界面材料、高效生物识别粘附界面和器件以及疾病早期诊断等方面的研究。率先提出结构匹配与分子识别 协同的生物识别粘附效应,并用于癌症检测,比传统细胞分离方法灵敏度提高1000倍,因此获2010年世界科技奖提名。曾获2006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2008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50篇),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3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及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Angew. Chem.8篇),Adv. Mater.19篇),JACS (2)Nat. Protocol.(1) 他引36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286H因子34。中国专利4项,美国专利2项。并先后在Chemical Review, Chemical Society Review, Annual Review Nano Research, Account of Chemical Research,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C: Chemistry Review, MRS Bulletin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邀请综述,英文专著2章。研究成果多次被Nature, Nature medicineScience DailyChem&Eng NewsMaterials Views ChinaMaterial TodayLab Chip等亮点报道。被Nature Chemistry“The Sceptical Chemist”Asia-Pacific Biothech News“People Watch”China Science Daily等做了人物专访报道。Nature出版社亚洲材料杂志NPG Asia Materials,副主编。 

代表性论文 (*作为通讯作者) 

1.Xueli Liu, Shutao Wang*, Three-dimensional Nano-biointerface as A New Platform for Guiding Cell Fate,Chem. Soc. Rev. 2014, 43, 2385-2401.(封面) 

2. Chao Huang, Gao Yang, Qing Ha, Jinxin Meng, Shutao Wang*, Multifunctional ‘Smart’ Particles Engineered from Live Immunocytes: Towards Capture and Release of Cancer Cells,Adv. Mater. 2015, 27, 310-313. 

3.Gao Yang, Yanhua Cao, Junbing Fan, Hongliang Liu, Feilong Zhang, Pengchao Zhang, Chao Huang, Lei Jiang, Shutao Wang*, Rapid Generation of Cell Gradients by Utilizing Merely Nanotopographic Interactions on the Bio-Inert Glass Surface,Angew. Chem. In. Ed. 2014, 53, 2915–2918. 

4.Pengchao Zhang, Hongliang Liu, Jingxin Meng, Gao Yang, Xueli Liu, Shutao Wang*, Lei Jiang* Grooved Organogel Surfaces towards Anisotropic Sliding of Water Droplets,Adv. Mater. 2014, 26, 3131-3135. 

5.Xuefei Gao, Li-Ping Xu*, Zhongxin Xue, Lin Feng, Jitao Peng, Yongqiang Wen, Shutao Wang*, Xueji Zhang*, Dual-Scaled Porous Nitrocellulose Membranes with Underwater Superoleophobicity for Highly Efficient Oil/Water Separation,Adv. Mater. 2014, 26, 1771–1775. 

6.Hongliang Liu, Xueli Liu, Jingxin Meng, Pengchao Zhang, Gao Yang, Bin Su, Kang Sun, Li Chen, Dong Han, Shutao Wang*, Lei Jiang, Hydrophobic Interaction-Mediated Capture and Release of Cancer Cells on Thermoresponsive Nanostructured Surfaces,Adv. Mater. 2013, 25, 922-928. (Materials Views, Research News 亮点介绍) 

7.Juan Jin, Yongzheng Xing, Yanli Xi, Xueli Liu, Tao Zhou, Xinxin Ma, Zhongqiang Yang,Shutao Wang*, Dongsheng Liu*, A Triggered DNA Hydrogel Cover to Envelop and Release Single Cells,Adv. Mater. 2013, 25, 4714-4717. 

8.Pengchao Zhang, Li Chen, Tailin Xu, Hongliang Liu, Xueli Liu, Jingxin Meng, Gao Yang, Shutao Wang,* Lei Jiang, Programmable fractal nanostructured interfaces for specific cancer cell recognition,Adv. Mater. 2013, 25, 3566–3570. 

9.Hongliang Liu, Yingying Li, Kang Sun, Junbing Fan, Pengchao Zhang, Jingxin Meng, Shutao Wang*, Lei Jiang, Dual-Responsive Surfaces Modified with Phenylboronic Acid-Containing Polymer Brush for Reversible Cell Capture and Release,J. Am. Chem. Soc. 2013, 135, 7603–7609. 

报告二 

  纳米表界面化学 

  郑南峰 教授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报告摘要 

  纳米材料的表界面在它们的诸多应用(如催化和生物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当前我们却缺乏有效表征纳米材料表界面精细结构的手段。针对这一难题,我们课题组近年来一直努力将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和先进的表征技术结合,以期在分子水平上表征并深入理解贵金属纳米材料的一些重要表界面效应。 本报告将汇报我们课题组在贵金属纳米晶体表界面化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利用一氧化碳、有机胺等配位分子定向调控贵金属纳米晶体的表面结构,探讨配位分子在调控表面结构中的化学机制及其表面结构效应;2)控制合成具超薄结构特征的贵金属晶体,通过X-射线吸收光谱等手段表征相关纳米材料的表界面结构,并结合理论计算深入理解贵金属-无机界面和贵金属-有机界面在提高贵金属纳米晶催化性能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将重点讨论Pt纳米晶上亚单层铁/镍氢氧化物催化活性界面的构建、精细结构表征及其在CO氧化中的协同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将相关认识应用于制备具三维催化活性界面的高效催化剂;3)合成具均一尺寸的贵金属纳米团簇,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表征它们的分子结构,以发展研究贵金属纳米晶体的模型体系。 

  

 
郑南峰,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774月生,19987月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20008月赴美留学,并于20056月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获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8-20077月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8月被聘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纳米材料表界面化学方面的研究,包括:纳米晶体的表面结构与性能控制;多级结构的纳米催化剂;光催化剂;生物纳米材料;具准确结构的纳米团簇的合成与表征;多孔材料。已在ScienceNatureNature Nanotech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CS Nano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被引用6000余次,h-index 472006年获美国化学会的无机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9年获中国化学会约翰威立出版公司青年化学论文奖,2010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2年获日本化学会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Zasshi-kai Lectureship、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获第四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现任ACS Central ScienceNano Research、中国科学-化学、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编委。 

报告三 

  多孔聚合物材料 

  李磊 教授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 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报告摘要 

  多孔聚合物材料结合了多孔结构和聚合物的双重性能,在多个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组主要以呼吸图法和超临界流体方法制备多孔聚合物。呼吸图法能够简单和有效的制备蜂窝状有序多孔材料。该方法以凝结在聚合物溶液表面、规整排列的水珠为模板制备有序的聚合物多孔膜,且制备过程简单。本课题组利用静态呼吸图法成功制备了高度规整有序的蜂窝状有序多孔聚合物微结构,平均孔径为1.2μm,将薄膜光化学交联和热解之后,可作为模板用于碳管的生长。还利用含偶氮基团的聚合物制备出孔形貌可直接光调控的有序多孔膜结构。 

  超临界二氧化碳或超临界二氧化碳膨胀流体选择性溶胀法利用聚合物链段对于超临界流体的亲和力不同来制备多孔聚合物膜。利用此种方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可制得多尺度孔径、不同形貌的聚合物薄膜。此类方法具有环保、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在分离,细胞培养,催化,传感器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李磊 男, 河南新乡人。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 福建省特聘教授,福建省杰出青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68-19981月,深圳石化有限公司,工程师;19939-19967月,郑州大学材料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专业,获硕士学位。19899-19937月,郑州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8820016月,中国纺织大学材料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北京大学博士后;20037-20076月在日本产业技术研究所先后任NEDO博士后研究员和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员。主要从事多孔材料的新型制备方法学,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负责承担和完成了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等,在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s., Chem. Mater., Macromolecules等国际高水平研究期刊上发表数论文40余篇。 

来源: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评 论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办公室 承制 版权所有
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地址 Add:中国·兰州天水中路18号 邮编 P.C.:730000
E-Mail:webeditor@licp.cas.cn  陇ICP备05000312号    Best view 1024*768 IE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