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English中国科学院
其他功能
联系我们
地理位置
所长信箱
网站地图
留言板
通知公告
学术报告
现在位置:首页>其他功能>学术报告
12月13日:学术报告
2017-12-11 | 【】【打印】【关闭】                

报 告 一:碳基电化学电容器材料及器件
报 告 人:李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报告人简介:李峰,男,1971年9月生于辽宁普兰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2001年获得中科院金属所博士学位。随后在中科院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部,从事电化学能量储存与转换用纳米材料及器件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在Adv MaterAngew Chem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相关论文被SCI论文他引超过20000次,其中一篇论文入选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论文, 33篇高被引用论文(1篇热点论文),入选科睿维安(Clarivate Analytics)高被引用科学家名单(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材料科学和化学学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被聘为《新型炭材料》和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编委。 
报告摘要:电化学电容器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可望在移动电源、电网等方面获得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电化学电容器的各种活性物质中,碳材料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期出现的各类新型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并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报告展示了碳材料,从孔结构认识、设计和制备及如何充分利用碳材料电化学的特性来调控其器件应用,特别是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代表的纳米碳材料,发展了智能型电化学电容器等,并对碳材料在电化学电容器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报 告 二:一维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新进展

报 告 人:麦立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报告人简介:麦立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国际事务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课题组、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CM Lieber教授课题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杨培东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高级研究学者研究。长期从事纳米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麦立强发表SCI论文260余篇,包括Nature及其子刊10篇,Adv. Mater. 11篇,J. Am. Chem. Soc. 2篇,Angew. Chem. Int. Ed. 2篇,PNAS 2篇,Nano Lett. 23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影响因子10.0以上的期刊发表论文77篇。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课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科研项目。现任Adv. Mater.客座编辑,JouleAdv. Electron. Mater.国际编委,Nano Res.编委。 
报告摘要:由于一维纳米材料具有奇异的化学、物理效应,在能源领域的研究中发现其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纳米线电极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等优点,但容量的快速衰减依然是电化学储能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原位表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纳米技术中,为进一步研究电极材料容量衰减的本质,本工作设计并组装了可同时用于微纳系统支撑电源及原位检测微纳电池性能的单根纳米线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通过原位表征建立了纳米线的电输运、结构与电极充放电状态的直接联系,发现电导率下降和结构劣化是导致容量衰减的关键因素。最近,我们设计了一种容易和高产量的策略,用于通过低温的热解过程从金属-有机框架(MOF)向碳纳米管(CNT)形成。应用于能量转换和存储时,封装在N-CNT中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组装的结构显示出优异的性能。我们利用单一MoS2纳米片成功构筑了场调控电催化析氢器件,探索了场效应对材料导电性的影响,进而提升其催化性能。这些一维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为高性能储能器件的构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报告时间:12月13日(星期三)下午15:00
报告地点:理化楼三楼多功能厅 

欢迎广大师生光临! 



 

来源:清洁能源化学与材料实验室
评 论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办公室 承制 版权所有
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地址 Add:中国·兰州天水中路18号 邮编 P.C.:730000
E-Mail:webeditor@licp.cas.cn  陇ICP备05000312号    Best view 1024*768 IE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