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定西探索“材”资源变产业:让科技“盆景”变“风景”

   中新网兰州12月4日电 (记者 魏建军)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知识产权与产业化处副处长唐志诚4日表示,甘肃定西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材”不缺,但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他表示,政府要下定决心,打通“材、研、产”之间的环节。

  4日,甘肃定西市创新发展座谈会在陇西县举行,中央在甘及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省外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为定西创新发展把脉会诊、出谋划策,为打通定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建言献策。

图为与会嘉宾参观陇西县一家中医药企业。 张文丽 摄

  “甘肃也有不少药企,但定西缺乏大型药企,为什么做不起来?”唐志诚认为,缺乏产业聚集能力。如果不花大力气建产业研究院引入一流专家,就难以有一流科研成果。没有科研成果企业来做什么?他建言,政府要拿出“真金白银”吸引一流科学家来定西创新创业。

  据官方统计,定西市目前共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64家,建成创新创业平台186个,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建立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基地890个,转化重点科技成果50多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到50%。

  定西市市长戴超说,2019年前三季度,该市十大生态产业实现增加值59.6亿元,增长6.5%。实践表明,推进科技创新,企业是主体。只有企业和企业家,才能把政治家的思想和科学家的技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转化成经济发展成果。

  他认为,创新一定要结合人类的市场、生活及需求,最后和工厂、产品整个过程连接上,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帮助科技型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在兰州大学科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新业看来,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企业带着需求东拼西凑,也不是科技工作者拿着成果东奔西走。理想状态应该是要从源头开始规划设计,组织攻关,培育壮大并最终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退一步则是投资已有成果,不断发展壮大,再下来才是“技术攻关,缝缝补补”。

  对于如何高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黄新业幽默比喻,“牵住成果转化需求的牛鼻子,种好成果转化供给的优质草,做好喂养服务,共同做大蛋糕,共享利益分成”。他强调,地方发展需要借助高校科技实力和人才,而高校只有真正接触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难题,才能产出“项天立地”的科研成果,培养出脚踏实地的优秀人才。

  对此,甘肃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莫琪江深有感触,他希望继续深化校市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注重发挥现有示范点“实验田”和“展示窗”作用,把联合攻关所取得的成果及时推广转化,起到激活一点、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使科研成果由“盆景变风景,由树木变森林”。

  甘肃省科技厅厅长史百战表示,定西要围绕“药”“薯”“草”“种”等特色优势支柱产业,紧紧依靠创新驱动,着力解决高水平科技供给不足问题,构建高端引领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完善高效便捷的创业孵化体系和技术转移体系,更加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戴超坦言,目前定西市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较弱,现有企业科创能力尤其不足,要把要素保障作为科技创新的破题之举,着力提升人才、资金、制度、服务、环境保障能力,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真正让科技“宝贝”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科技“盆景”变为美丽“风景”。(完)

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